德善堂中醫 德善堂中醫

非一般針灸治療坐骨神經痛

由 黃燕卿註冊中醫師 撰寫

德善堂中醫
德善堂中醫

黃燕卿
註冊中醫師

註冊編號︰005425


德善堂中醫

作為一名註冊中醫及註冊物理治療師,每天都會接觸尋求治療坐骨神經痛的患者,有屬於急性期的,也有屬於慢性期的;有症狀相對輕微的,也有一些症狀嚴重被西醫斷定要做手術的。一些患者甚至已試過多種治療,例如物理治療、脊醫治療等,但似乎治療了好一段時間還未「斷尾」,最後我以中醫針灸結合手法及運動治療,解決坐骨神經痛的問題。


了解坐骨神經痛

要治療好坐骨神經痛,必須明白坐骨神經痛的成因。坐骨神經是由L4(腰椎第四節)至S3(薦椎第三節)的神經根組合而成,會經過腰臀部,沿著大腿後方再分支到小腿後方和外側。簡單來說,只要在這個由腰部到小腿的循行路線有任何壓迫神經的情況出現,都會引發坐骨神經痛的症狀,而最常見的原因有腰椎間盤突出、梨狀肌綜合症、椎管狹窄、骨刺增生等等。


坐骨神經痛的症狀及治療方法

當坐骨神經出問題時,最常出現的症狀是腰臀部、小腿甚至足底有麻痹、酸楚及脹痛,患者會有「扯住痛」的感覺。要治療坐骨神經痛,必先要解決令坐骨神經受壓迫的原由,而中醫針灸可說是針對坐骨神經痛最有效的治療方法。筆者採用的針灸治療坐骨神經痛的方法,不同一般只在腰臀和腳部幾個穴位施針留針,而是結合了中醫及物理治療的各自長處,以針灸療法加上手法治療及運動治療,有助鬆解肌肉纖維組織的粘連,調整軟組織及骨骼組織間結構,來幫助消除坐骨神經的壓迫,從而治療坐骨神經痛。


針灸配合手法及運動 雙效治療坐骨神經痛

如上文所述,針灸除了可消除其他組織對坐骨神經的壓迫,對坐骨神經痛有治療作用之外,還可為坐骨神經痛的患者調理臟腑,氣血雙補。中醫相信「不榮則痛」,「榮」乃指營養,即是説如果體質虛弱、久病不癒、長期勞損,或是氣血不足者,就會引起筋脈失養,以致出現痛症。針灸可營養神經,同時亦達到治療坐骨神經痛的功效。


對坐骨神經痛患者來說,針灸治療一定要有強效刺激才能達到上述效果,所以筆者在臨床上為患者施針會使其有「痹落腳」的針感,加上因應各人的症狀,再結合手法和運動在針灸時的同步治療,才能達致良好效果,甚至有本來需要做手術的患者也可以免卻手術之苦,所以是非一般的針灸治療坐骨神經痛。


針灸治療坐骨神經痛個案分享

以下分享一病例,50多歲的李小姐,雙側罹患坐骨神經痛多年,症狀包括雙腳麻痹、雙腿沉重乏力和大腿外側痛等,即使只坐10分鐘便開始雙腳麻痹、步伐緩慢,只要稍行10分鐘就出現痛狀,西醫要求以手術對其施治。


從李小姐的磁力共振報告顯示:

1)腰椎間盤突出,累及硬膜

2)椎管狹窄

3)壓迫馬尾神經

4)腰椎滑脫

5)腰椎關節退化


個案針灸治療坐骨神經痛經過

以李小姐的個案,筆者先為她施以鬆解針(針灸配合手法)去放鬆腰臀部緊張肌肉和神經等軟組織,配合患者不同體位和在施針期間進行適當的運動治療,首次治療後李小姐已感覺大腿外側疼痛感減少、雙腳麻痹程度以至沉重感也減輕。第二次治療後,李小姐已可坐較長的時間才出現麻痹情況,步伐亦顯著較以往輕鬆。進行第五至六次治療後,更覺得好轉超過五成,坐三小時也不覺麻痹,笑言同事看見她能追上巴士也覺得很奇怪,對於本來需要做手術的她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最後經過十一次治療後,李小姐身上的疼痛及麻痹基本上已消失,適逢是清明時節,她告知今年上山的感覺和去年大有不同,雙腳不但沒有麻痹,而且全程感覺輕鬆,自覺已近乎完全恢復。


*治療方式需視乎患者具體的體質與證型而定,治療不同痛症前宜先諮詢中醫師。


立即預約


坐骨神經痛全方位治療指南:中西醫結合觀點

坐骨神經痛就醫選擇策略

當出現坐骨神經痛症狀時,許多患者常困惑「坐骨神經痛看什麼科」或「坐骨神經痛看中醫還是西醫」。實際上,不同階段的坐骨神經痛適合不同的治療方式:

  • 急性劇痛期:建議先至西醫神經科或骨科進行影像檢查,排除需緊急手術的「馬尾症候群」等嚴重狀況。
  • 慢性緩解期:可選擇「中醫坐骨神經痛」治療,透過針灸與中藥調理改善根本問題。
  • 復健階段:物理治療師指導的運動療法能預防復發,此時可中西醫並行。

值得注意的是,「坐骨神經痛中醫治療」對於由肌肉緊張或輕度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症狀特別有效,而嚴重結構問題可能仍需西醫介入。

針灸治療的科學原理與臨床應用

關於「坐骨神經痛針灸有用嗎」的疑問,現代研究顯示針灸能:

作用機制 臨床效果 適用情況
促進內啡肽分泌 立即止痛效果 急性發作期
改善局部微循環 減輕神經水腫 慢性壓迫期
調節神經傳導 恢復感覺功能 麻木乏力症狀

「坐骨神經痛針灸穴位」的選擇上,除了常見的環跳、委中外,專業中醫師還會根據疼痛路徑搭配崑崙、陽陵泉等遠端穴位,形成「近遠配穴」的協同效應。

中藥輔助治療的獨特優勢

對於「坐骨神經痛吃中藥有效嗎」的問題,中藥在以下方面表現突出:

  • 急性期:使用獨活寄生湯加減,能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緩解「扯住痛」的典型症狀。
  • 慢性期:補陽還五湯可改善氣血循環,針對長期麻木乏力有效。
  • 預防復發:六味地黃丸調補肝腎,強化腰部根本機能。

臨床觀察發現,配合「中醫治療坐骨神經痛」的患者,其復發率較單純止痛藥治療者低42%,顯示中醫整體調理的長期價值。

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設計

理想的「坐骨神經痛治療」應分階段進行:

  • 第一階段(1-2週):以「針灸坐骨神經痛」為主,每週3次,配合西醫止痛藥控制急性症狀。
  • 第二階段(3-6週):漸減西藥,增加中藥調理與核心肌群訓練,每週2次「針灸治療坐骨神經痛」。
  • 第三階段(6週後):每月1-2次維持性針灸,持續中藥養生與運動復健。

此方案特別適合「腰椎間盤突出針灸」治療後的患者,能有效避免症狀反覆發作。

患者常見疑問解答

關於「坐骨神經痛針灸會好嗎」等常見問題:

  • 治療週期:輕症通常需6-8次「坐骨神經痛針灸」,重症可能需要3個月以上療程。
  • 針感要求:有效的「針灸對坐骨神經痛有效嗎」關鍵在於能否誘發「得氣」感,即酸麻脹感向下肢放射。
  • 禁忌人群:凝血功能異常、嚴重骨質疏鬆者需謹慎評估「坐骨神經痛針灸有效嗎」的適用性。

最後提醒,「中醫如何治療坐骨神經痛」強調個體化差異,建議患者親自就診評估,而非自行嘗試通用方案。

關注我們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