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小朋友會否經常坐不定、容易分心、說話過多、難以安靜,甚至騷擾其他人?如果經常出現以上情況,小朋友可能患上專注力不足過動症(ADHD)。本港大約有6.4%兒童患上本病(全球發病率為3-7%),且近年發病率有上升趨勢。本文將從中醫角度解構ADHD成因,及分享中醫如何透過中藥與針灸治療幫助ADHD患兒回復正常生活。
認識專注力不足過動症(ADHD)
專注力不足過動症,又稱「多動症」,是一種兒童常見的行為障礙,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能力差、動作過多、情緒不穩、衝動任性,以及學習困難(但智力正常)等。本病多見於學齡期兒童,對小朋友的學習、社交、情緒、家庭關係等均造成不良影響,部分病人症狀持續至青少年期甚至成年後。
中醫淺談ADHD成因
醫學界至今對ADHD的成因和機理仍未有一致認識, 但普遍認為是腦部化學物質的傳遞出現問題所致,與遺傳因素有關。本病屬中醫學「臟躁」、「健忘」等範疇,主要由於心、肝、脾、腎等臟腑功能失調,影響情志活動所致,與先天不足、妊娠期間孕婦情緒波動、小兒情緒失調等因素有關,中醫古籍對ADHD相關症狀的病理、中藥和針灸治療亦多有論述。
ADHD常見三大類症狀
ADHD主要特徵為專注力不足、多動以及自制能力差三大方面的症狀,大部分情況由家長或者老師觀察小朋友的行為才可以作出診斷,家長多留意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習慣和情緒變化,有助及早發現本病。ADHD患兒的常見具體症狀包括:
一)專注力不足
- 需要很長的時間完成功課
- 無法專心聆聽別人說話
- 容易受外界干擾而使注意力分散
二)多動
- 經常扭動身體,無法安坐
- 精力過分旺盛
三)自制能力差
- 說話過多,難以保持安靜
- 打擾別人對話
- 輪候時騷擾他人或插隊
如果發現小朋友經常出現以上情況,就需要作進一步評估。
ADHD的西醫治療
本港現時大部分ADHD患兒主要接受西醫藥物治療,或是同步配合行為治療。西藥治療以刺激中樞神經藥物鹽酸甲酯(Methylphenidate)為主,對改善病情有一定療效,但亦有副作用包括食慾下降、失眠、頭痛、煩躁易怒等,甚至可誘發或加重抽動症狀,導致用藥存在一定局限性,以致部分患兒未能堅持服藥。
結合中藥和針灸治療ADHD的療效及優勢
隨著中醫日漸普及,接受中藥及針灸治療ADHD的患兒日漸增多,傳統中醫利用中藥和針灸治療ADHD相關症狀,累積了一定臨床經驗,現代臨床研究亦證實了結合中藥和針灸治療ADHD的療效。研究顯示,針灸治療ADHD的有效率約為84-96%*,而中藥治療ADHD的有效率則約為86-97%*;與西藥鹽酸甲酯進行對比,所得結果顯示針灸和中藥治療ADHD與西藥療效相約,甚至有部分研究發現中醫針藥並施的療效更勝西藥,其有效率約70-80%*,而且也能減少西藥出現如睡眠障礙、食慾下降等副作用,能有效幫助患兒提升注意力、穩定情緒。
治療ADHA兒童個案分享
根據個人臨床經驗,接受中藥和針灸治療的ADHD患者,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且一些伴隨症狀例如胃口欠佳、腸胃不適、情緒波動、睡眠障礙等等亦同時好轉。中醫療法不僅改善本病症狀,亦能對小朋友的整體體質進行內外調理。臨床上本病多以心、肝、脾、腎等臟腑功能失調為主,兼夾風、火、痰、食積等病理產物,多為本虛標實之證,治療時以調節平衡心肝腎臟功能,兼以化痰、息風、清火、消食等法多能取效,另外調節腸胃功能亦對本病治療起到關鍵作用。
以黃小朋友的個案為例,他上小學後被發現有難以集中、無法安坐、說話過多等問題,經老師轉介後被評估為患上ADHD。其父母是跟隨我多年的「老病號」,所以小兒一經診斷便帶他前來求診。初診時小朋友不能安坐超過半分鐘,亦經常打斷其他人說話,伴有消化不良、睡眠障礙等問題。針對患兒的情況,為他採取針藥並施的治療方案,先處方太子參、茯苓、桂枝、龍骨、小麥、鉤藤等中藥以調養、平衡心肝兩臟,增強專注力和減少多動;再配合陳皮、竹茹、遠志、神曲、麥芽等中藥以助化痰消食,改善腸胃功能。至於針灸治療方面,初時只刺頭部百會、四神聰等穴,讓小朋友接受後逐漸增加背部及四肢穴位。
經中藥和針灸治療兩周後,小朋友和家長均覺得ADHD症狀明顯好轉,小朋友甚至主動要求來看中醫,隨著病情改善,服用中藥和針灸治療的次數亦可逐步減少。至今跟進近一年,小朋友基本上能一直坐著診脈,亦不會打斷別人說話,專注力明顯提升,此外消化和睡眠等情況也有好轉。由於疫情關係,期間曾停止治療2個月,但病情亦未見復發。
綜上所述,結合中藥和針灸治療ADHD安全有效,而且無明顯副作用,長遠而言能強化和提升小朋友的體質。要改善ADHD問題,中藥、針灸、西藥、行為治療都各有所長,病人和家屬可因應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如對中醫中藥及針灸治療ADHD有任何疑問,可向註冊中醫師查詢。
*資料來源:
【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中醫研究進展與展望】
《中醫兒科雜誌》2019年 第3期 | 張燕敏 李亞平 天津中醫藥大學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