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在生理期前,總會因經前綜合症而不自覺地出現情緒不穏、嗜食、容易疲倦、乳房脹痛等情況;這個時候男性親友們卻經常只會安慰說「姨媽到嗎?飲杯暖水啦!」或者男士們並不了解,作為女性,在身體不適時聽到這句說話,難免會躁上加躁!因為月經來潮前出現的身心不適是一種叫經前綜合症 (Premenstrual Syndrome,PMS)的病症,並不是喝口暖水就能解決!要舒緩及治療經前綜合症,應從改善體質開始。
經前綜合症是指女性在月經來潮前一至兩星期出現的生理不適及情緒變化,大多在月經來潮後就會自然消失。不同體質與環境因素都會影響發病機率及症狀表現,常見表徵有頭痛、乳房脹痛、腹瀉、四肢水腫等,經前綜合症症狀可分別出現,或同時合併發生。
經前綜合症的發病成因
雖然西醫目前還未完全掌握經前綜合症的發病成因,但相信與三大因素有關,分別為:精神心理因素、月經週期的荷爾蒙分泌失調及神經傳導物質異常。
精神心理因素:不少醫學研究皆認為女性面對的生活壓力,以其個人性格均與經前綜合症有關,由於精神因素可以影響內分泌,導致與經前綜合症的嚴重程度會互相影響。生活壓力小且有的女性,經前綜合症的發病率或嚴重程度都相對地較低;反之,當壓力較大,經前綜合症的發病率和嚴重程度會相對地較高。
月經週期的荷爾蒙分泌失調:當荷爾蒙與黃體激素、雌激素等分泌出現起伏或失調,導致身體變得敏感,經前綜合症便會出現。
神經傳導物質異常:若神經傳導物質的功能良好,即便進入荷爾蒙動亂期,也不會出到明顯的經前綜合症,但若神經傳導物質異常功能欠佳,便會出現如頭痛、失眠、倦怠、嗜睡、情緒暴躁等經前綜合症。
中醫則認為經前綜合症屬「月經前後諸證」範疇,其發生與月經氣血盈虛變化及體質有密切關係。中醫理論認為月經乃腎氣、天癸、衝任、氣血協調於胞宮,是子宮定期藏瀉而產生的生理現象。由於整個月經週期的運作機制牽涉多個臟腑與經絡,只要體內任何一個臟腑功能異常,都可能引起經前不適,當中尤以肝、脾、腎臟最為關鍵。
經前綜合症於不同週期的症狀
以28日為月經週期的女性為例,經前綜合症皆會呈階段性特徵:
一、排卵期
當促性腺激素達到最高值時,成熟卵泡會排出卵子。排卵期多發生於月經來臨前約14日(月經週期第14日),伴隨陰道分泌物增多,部份腎氣虛弱或氣滯血瘀體質的女性,可能會出現下腹疼痛、腰痠乏力或陰道少量出血等經前綜合症。
二、黃體期
緊接期後的黃體期(月經週期第15-28日)是經前綜合症最明顯的階段,患者開始出現乳房脹痛、疲乏浮腫、頭痛、肚瀉、煩躁等症狀,以月經來潮前3-5日尤其多發及嚴重。若該週期未有成功受孕,黃體酮及雌激素會急劇下降,子宮內膜脫落而出現月經來潮。
三、月經期
月經期間(月經週期第1-7日),經前綜合症的相關症狀會逐漸減輕,多數在第3日前顯著緩解,之後再次進入下一個卵泡期,周而復始。
四、卵泡期
在每次月經期結束後,就會進入卵泡期(即月經週期第5-13日),此時雌激素及孕激素等女性荷爾蒙均由最低水平開始逐漸增長,經前綜合症的不適症狀大抵上已完全消失。
哪類人會較容易受經前綜合症所困?
宏觀來說,所有仍有月經來潮的女性均可能受經前綜合症影響,當中以25-35歲女性發病率最高。除年齡因素外,長期處於高壓力水平的女性、飲食不節、有抽煙喝酒習慣,或長期缺乏運動者都特別容易受其所苦。另外經前不適往往亦是其精神壓力來源之一,形成惡性循環。
在中醫方面,臨床發現以肝鬱、肝腎陰虛、脾腎陽虛、氣滯血瘀型體質的婦女更常患有經前綜合症:
一、肝鬱
肝藏血,主疏泄,經前氣血向下沖注,容易導致肝血不足。加上環境、情緒等因素刺激,導致肝氣鬱結,氣血運行不暢,引起經前乳房脹痛、頭痛、煩躁易怒或精神抑鬱、經血暗紅等症狀。
二、肝腎陰虛
本身體質虛弱,或有糖尿病等長期病患,傷及陰血,行經時進一步加重肝腎虧虛的狀態,身體其他部位因缺乏陰血潤養而出現乳房脹痛而柔軟、腰痠腳軟、耳鳴眼澀、月經量少而色淡(或黯)。
三、脾腎陽虛
多因飲食習慣不規律,勞累過度或房事不節,損傷脾腎陽氣。每逢經前更顯氣血不足,脾腎虛弱,無力運化體內濕氣,導致面浮身腫、疲倦乏力、肚脹腹瀉、食慾下降、腰膝酸軟等。
四、氣滯血瘀
情志不調、或疏於舒展活動身體,肝臟功能下降,氣機不宣,血行不暢。經前體內局部血循環量增大,加劇瘀血內阻,導致「不通則痛」。臨床症狀可見經前頭痛劇烈、腹痛拒按,四肢腫脹不適、月經量少或經行不暢,經色紫暗有血塊等。
有不少患者求醫時,都會問及有經前綜合症是否會損害子宮功能,以致增加罹患子宮卵巢頑疾的風險。事實上,經前綜合症所帶來的不適與內科疾病並無直接關係,一般不會對女性月經週期或子宮卵巢等器官有直接傷害。但若經前綜合症已經影響日常生活,其實反映身體正處於亞健康狀態,陰陽不甚調達。如氣滯血瘀者,長期虛耗體內氣血,加上症狀帶來的精神壓力及痛苦,長遠而言,可能會增加患上月經不調等婦科雜病的機會,因此及早尋求專業的醫學治療,除了可以減少經前不適症狀之餘,亦可避免日後發展成更嚴重的情況。
中西醫舒緩及治療經前綜合症的方法
大多飽受經前綜合症之苦的女性,最先會以西藥暫時抑制病況,如補充維他命B6、維他命E和鈣、鎂等營養素,或由西醫處方荷爾蒙藥、避孕藥,或單純只服用經痛藥,效果亦快速顯著。
的確,一般長期使用適量營養補充劑對身體無明顯負面影響。但要注意,有長期補鈣習慣的人士不應無故停止攝取補充劑,避免因維持血鈣水平,而令骨骼中的鈣質大量釋出,引起骨質密度急速下降。有研究又顯示,長時間進行荷爾蒙補充治療或服用避孕藥,會增加患上乳癌及子宮頸癌的機會,並可能提高靜脈血栓塞的風險。
西藥藥物作用機制複雜,市民服用自行購買的藥物有一定風險,建議先諮詢醫生或營養師的意見,確認身體狀況合適才開始服用。此外,配合中醫處方藥物調理,能有效減低副作用反應外,亦可增加療效。
中醫治療經前綜合症時,通過循序漸進的三個療程促使肝氣條達、脾胃健運、腎藏瀉得宜,經絡氣血流通,最終達至減輕或緩解症狀的目的:
1、處方藥物
在四診過程中,中醫會先了解病人體質狀況,然後針對個別體質為病人安排內服中藥,以達至氣血充盈條達、陰陽調和的狀態,經前不適得以緩解,亦有助月經週期順利而舒暢地進行。
2、理療手法
配合針灸、刮痧及拔罐等理療手法,可加強疏通肝、脾、腎及衝任等經絡,有利水消腫、清熱解鬱、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作為預防治療及即時緩解不適都有良好的效果。
3、中醫情志療法
中醫情志療法透過情緒支援,找出潛在誘發因素,並提出健康的飲食及生活習慣模式,從根源減少負面因素的刺激,降低復發機會及程度。
一般而言,虛證適合從經淨後開始治療,以補為主,在經前1-2週再在補虛基礎上加用通利之品;實證則從經前1-2週開始,以通為主,直至月經來臨。一般治療以3個週期為一個療程。
除了中醫治療,患者平時可以按摩相關的保健穴位,如:手腕附近的內關穴、合谷穴;小腿上的足三里、三陰交穴,以及足背上的太沖穴。以指腹輕力按柔每個穴位3-5分鐘,每日2-3次。長期按摩穴位有寧心安神、理氣止痛、健脾化濕的作用,有助預防經前綜合症。
預防勝於治療,在日常中時刻照顧好自己的心理及身體狀態才能遠離病痛,好好地享受生活。當然,若發現自己出現經前綜合症就要盡早求醫,以免耽誤病情。
常見問題
1. 有經前綜合症的婦女有何飲食禁忌?
除了老生常談,要戒寒涼之物,如西瓜、牛奶、綠豆、菠菜、蘋果、梨、蟹、蠔、魚生、冷飲、雪糕外,中醫也建議女性控制咖啡因的攝取量,由於咖啡因會影響大腦中的腺苷(Adenosine)受體,以及刺激腎上腺分泌,經前症候群的患者若攝取過量咖啡因,會更易出現焦慮、緊張或心悸等症狀。而且,咖啡、茶中所含有的咖啡因、單寧酸,會抑制鐵質吸收,導致身體持續排血,加劇經前綜合症及經期間的出血量。
2. 有經前綜合症的婦女,絕經後,症狀是否就會消失?
大部份患有經前綜合症的婦女,在絕經期症狀都會得以舒緩,並在絕經後完全消失。
下一篇:類風濕性關節炎 中醫防患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