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善堂中醫 德善堂中醫

放屁、有便意因太飽?或是腸易激綜合症!中醫舒緩有道 針藥並施助根治

由 張偉良註冊中醫師 撰寫

德善堂中醫
德善堂中醫

張偉良
註冊中醫師

註冊編號︰009260


德善堂中醫

「腸易激綜合症」又稱「大腸易激症」,是由於患者的腸臟功能紊亂、失調或腸道過敏所引起的症狀。患有腸易激綜合症,會比常人更容易出現腹痛、腹脹的症狀,大便次數也可能會增加或減少,大便也甚至會傾向呈稀爛的狀態。受此症所困的患者,肚瀉便秘或會交替發生,令患者束手無策,只能服用止瀉的西藥,以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只能暫時控制病情。但其實想舒緩腸易激綜合症,除了服用西藥,不妨考慮從中醫療法著手。


西方醫學研究指出,腸易激綜合症主要可分為以下三類症狀:

  • 肚瀉型:大便一般呈糊狀或水狀,甚少出現大便過硬的情況。
  • 便秘型:大便一般過硬、過乾,甚少出現大便稀爛的情況。
  • 混合型:大便稀爛或過硬的情況會交替出現。


怎樣分辨自己是否患有腸易激綜合症

患者大多以為上述症狀只是消化不良/積食,或是腸胃炎的表現,較少意識到自己患上腸易激綜合症,但其實要辨別三症,可從症狀、成因、檢查方式著手。



為何會罹患腸易激綜合症

現時西醫認為此病的病因尚不明確,但根據臨床觀察,主要是與內臟高敏感性、腸動力及糞便傳輸異常,以及個人的生活方式,例如飲食習慣、壓力、睡眠失調、情緒皆有密切關係。


中醫認為,腸易激綜合症相當於中醫內科學中的腹痛、泄瀉與便秘等範疇。從中醫病理病機分析,腸易激綜合症主要是「肝脾失調」所致,並可細分為「肝氣乘脾」和「脾虛肝乘」。前者屬實證,是由於體內「肝氣鬱結」或「肝氣上逆」會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當脾胃虛弱就會出現大便時溏時瀉的情況;後者屬虛證,是由於脾胃運化減弱,不能耐受肝氣的克制而出現納呆噯氣、胸脅脹滿、腹痛泄瀉的情況。若遷延日久,則變為寒熱錯雜、正虛邪實。肝鬱之證貫穿於本病始終,而久瀉多耗傷津液,腸道變得乾枯,故又可出現便秘,部分患者或因便秘過度服用瀉藥又復現腹瀉,導致腹瀉與便秘交替發生。



另外,中醫亦認為腸道疾病與情緒問題互有關聯,肝主疏泄,與情志調節相關,所以調節心情有助於舒緩腸易激綜合症。數據指出,年輕女性患者所佔比例較多,女性多為情志所傷,易於情緒波動,而肝喜調達,所以情緒波動、抑鬱、暴怒容易肝氣鬱結。兒童方面,由於孩童肝常有餘、脾常不足,所以較容易出現胃腸疾病或腸易激綜合症。


腸易激綜合症的患者容易放屁、易腹瀉,這與日常生活飲食也有一定關係,故患者需要注意戒生冷凍飲,性質寒涼會有通便作用的食物,例如椰青、麒麟果、西瓜等。便秘時應該要減少進食餅乾、多士、番石榴等容易造成便秘的食物,以免病情惡化。


中西醫如何腸易激綜合症

西醫多數會建議患者採取低腹敏飲食法,透過減少進食含有短鏈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蘆筍、四季豆、洋蔥、小麥等含果聚醣的食物,或是牛奶、乳酪等乳糖含量較高的食物,避免因為這類食物難以在小腸吸收,導致進入大腸後會經由腸道細菌發酵,進而產生氣體並引起腹脹及腹痛。


然而,中醫認為每人的體質不一,要舒緩及治療腸易激綜合症絕不可一概而論。不少食物都會含有短鏈碳水化合物,若所有都要戒除,則有機會出現偏食的習慣,嚴重者或會形成厭食。


中醫助患者舒緩及治療腸易激綜合症時,一般會針藥並施,採用中藥、針灸、拔罐等不同的治療方法。但不同體質的患者,舒緩及治療腸易激綜合症的方法也有不同。

肝鬱脾虛:疏肝理氣、益氣健脾

脾虛腹瀉:健脾止瀉

肝火旺盛:疏肝理氣、清熱


但若患者有便秘情況,則不可隨便瀉下通便,中醫多採用調暢氣機、行氣、降氣的中藥處方,藉此改善患者的脾胃的運化,舒緩腸易激綜合症。


除中藥治療外,中醫也會透過針灸舒緩腸易激綜合症,因針灸可改善氣血循環、放鬆神經,同時強化脾胃消化系統功能。中醫辨證後會選取適合的穴位進行針刺或艾灸治療,臨床上較常選用胃經、脾經及肝經的穴位,以達疏肝健脾的功效,舒緩腸易激綜合症。


另外日常生活上有一些的中醫食療可以舒緩腸易激綜合症,例如淮山、蓮子、芡實健脾益氣,有助改善脾胃虛弱的肚瀉,可以配合一些粟米、豬骨煲湯,或者平時可以混合小米煮飯或粥,有助健脾益氣。平時壓力大可以焗玫瑰花茶作飲料,乾玫瑰花5-8粒,熱水焗5-10分鐘日常飲用,皆有助疏肝解鬱,舒緩舒緩腸易激綜合症症狀。



常見問題

1. 長期有腸易激綜合症會增加腸道惡性病風險嗎?

西方醫學角度上,暫未有證據指出腸易激綜合症會增加腸道患上惡性腫瘤風險,然而,中醫認為腸胃道的健康與身體整體平衡密切相關,長期腸道功能不調可能會引致身體失衡,從而增加某些疾病風險。



立即預約

關注我們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