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善堂中醫 德善堂中醫

流感久咳不癒?中醫教你如何辨證治療與調理後遺症

由 楊瀚楠註冊中醫師 撰寫

德善堂中醫
德善堂中醫

楊瀚楠
註冊中醫師

註冊編號︰009827


德善堂中醫

每逢氣候交替,流感病例便有明顯上升。雖然不少人將流感視為「重感冒」,但其實流感具有高度傳染性與致病性,若處理不當,甚至可能引發持續性咳嗽等後遺症。中醫在流感的防治與康復調理方面,具備獨特的理論基礎與臨床優勢,值得深入了解。

 

中醫角度看流感病因

中醫稱流感為「時行感冒」,屬外感時邪疫毒所致。疫毒多在氣候交接時期透過口鼻及皮毛入侵人體,迅速傳播並引發症狀。中醫認為肺為嬌臟,開竅於鼻,最易受外邪侵犯。當肺氣失宣,便會出現惡寒發熱、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狀。

 

除了外邪侵襲,正氣虛弱亦是致病的重要因素。正氣是人體抵禦外邪的根本,若平日生活作息不規律,如熬夜、壓力大、飲食失衡等,皆會削弱正氣,使身體難以抵抗病毒,病情亦容易惡化。

 

中醫治療流感的特色與優勢

中醫治療流感強調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能根據病程階段、證型及患者體質,度身訂造個體化的治療方案。這種因人制宜的方式,不僅提升療效,也減少不必要的副作用。

 

在治療手段方面,中醫不局限於藥物,還可配合刮痧、穴位按摩、食療等方法,針對不同症狀進行調理。尤其在流感初期,病邪尚未深入時,中醫常用發汗解表法,助人體排汗祛邪,爭取在感染初期便將病邪驅逐體外。這種方式不會像西藥一樣壓制症狀,反而有助於減少流感後遺症的發生。

 

此外,中醫在祛邪的同時亦兼顧人體正氣,避免因治療而損傷元氣。相比之下,西藥雖能迅速緩解症狀,但常見副作用如噁心、食慾不振、失眠、疲勞、頭暈、皮疹等,對某些體質虛弱者而言可能造成額外負擔。中醫則以溫和調理為主,更適合長者、兒童及慢性病患者。

 

流感後遺症的辨證與治療

不少人在流感痊癒後仍出現久咳不止的情況,症狀包括陣發性劇烈咳嗽、痰多或痰少黏稠難咳、咽癢、氣喘等。西醫稱此為「病毒後咳嗽」(Post Viral Cough),中醫則認為是氣管敏感及肺氣不足所致。

 

導致後遺症的原因,往往與急性期治療不當有關。若在初期未能有效排出邪氣,反而使用鎮咳藥或過早服用清熱藥物,可能將病邪壓制於體內,阻塞咽喉與氣道,導致筋膜攣急,耗傷肺氣,引發持續性咳嗽。

 

中醫根據不同體質與症狀,將流感後咳嗽分為「寒證」、「熱證」、「燥證」及「氣虛證」等類型,並對症下藥。例如寒證患者常見痰多色白、夜咳較重、手腳冰冷,宜用陳皮、生薑、蔥白、杏仁等宣肺散寒;熱證則見痰黃黏稠、咽癢疼痛、煩躁不安,可用魚腥草、羅漢果、川貝母、桔梗等清熱解毒;燥證患者痰少難咳、口乾舌燥、便秘,適合用沙參、麥冬、玉竹、百合等潤肺止咳;而氣虛證則見痰多清稀、氣短乏力、易出汗,可用淮山、茯苓、白扁豆、芡實等健脾益氣。

 

病案分享:久咳不癒的調理經驗

李小姐年約五十,有多年哮喘病史。一個月前曾患「時行感冒」,期間曾看西醫三次並服用抗生素,但咳嗽情況未見改善。初診時,她表示喉嚨痕癢易咳,說話時尤甚,痰多且難以咳出,精神差,容易疲倦。舌象見舌淡苔薄,邊有齒痕,脈象顯示虛寒之象。

 

經分析,李小姐屬寒證體質,感染外邪後多次服用抗生素,導致邪氣內陷,久咳不癒。處方以小青龍湯及四君子湯為基礎,兼顧肺脾。小青龍湯辛溫宣散,有助肺氣排痰;四君子湯健脾益氣,補充久咳後所耗氣血,並加強排痰力度。另加桔梗、杏仁、陳皮等調理氣機之品,以恢復肺部正常宣降功能。

 

病人於複診時反映服藥後咳嗽情況大有改善,痰液亦較易排出,精神狀況亦有所提升。此案顯示中醫在處理流感後遺症方面,透過辨證論治與整體調理,能有效改善症狀並促進康復。

關注我們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