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善堂中醫 德善堂中醫

中醫針灸只是醫痛症?深入淺出了解針灸5大病症應用

由 陳毅立註冊中醫師 撰寫

德善堂中醫
德善堂中醫

陳毅立
註冊中醫師

註冊編號︰008717


德善堂中醫

很多人對於中醫針灸的功效,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以為針灸只是治療痛症的良方,但其實針灸的功效遠超過此一範疇。中醫針灸不但能改善痛症,更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可在治療中風及三高等腦血管疾病、失眠、月經不調、面癱等方面有傑出療效。筆者將於下文為大家詳述中醫針灸的原理及其廣泛應用。


中醫針灸原理概述

「針灸」在中醫的廣義上,其實包含了兩種中醫治療方法:「針」及「灸」。所謂的「針」,是指通過在特定穴位上進行「針刺」來達到療效;「灸」則是指利用溫熱的方法,通過艾草或其他溫熱藥材在特定穴位上進行刺激,從而達到治療效果。「針」和「灸」皆屬中醫的理療手段,本文將集中於狹義的「針刺」治療,與大家分享此一治療手段的神奇之處。事實上,早已有研究表明,針刺對於如腦中風、三叉神經痛、面神經麻痺等神經系統疾病,以及失眠等精神健康問題,甚至是癌症治療期間或治療後的調養都有顯著的效果。

 

中醫的基礎概念中,人體達致陰陽平衡的關鍵在於氣血津液的調和與運行無礙,其中五臟對應五行,肝、心、脾、肺、腎對應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彼此相生相剋達到微妙的動態平衡。要達致平衡,除了內服中藥、改善日常生活及飲食習慣外,中醫也會通過針灸、拔罐等理療,調節氣血津液及五臟五行,以達到補虛、祛邪、調和陰陽的目的。


中醫針灸是透過刺激特定穴位,透過穴位,並以經絡作為通道與人體內部進行溝通,達到調和陰陽、氣血津液及五臟動態平衡的目的,從而維持及恢復人體健康。經絡穴位是中醫針灸應用於臨床治療的關鍵理論,中醫認為人體的生命活動與經絡穴位息息相關。經絡是指經脈和絡脈的總稱,是人體內運行氣血和調節陰陽的通道,連接全身,調節臟腑功能,傳輸感覺信息和調節身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穴位則是分布在經絡上的特定點位,通過刺激這些穴位,可以調節氣血、津液和五臟的功能。


中醫針灸臨床操作及穴位

中醫為患者進行針灸治療前,一般都會先進行問診,了解患者的詳細病史、症狀、生活習慣,再進行望診、聞診、切診來確定病情及病因,以便制定針對性的理療及用藥方案,及選擇合適的經絡、穴位。中醫進行針灸前,會根據不同的病症,選擇相應的穴位進行治療。


改善腸胃病症

關元穴

位置:肚臍下約四根手指寬處。

功效:調理腸胃病症、促進腸道蠕動;調節生殖及泌尿功能,活血調經、培補元氣、補腎益精。


改善失眠

風府穴

位置:後頭部,微低頭在枕骨下方,兩條大筋之間的明顯凹陷處。

功效:幫助改善睡眠品質,亦可促進循環、提神醒腦、減緩頭痛頭暈、消除眼疲勞、乾澀,改善過敏性鼻炎。


改善内分泌

三陰交

位置:足內踝尖往上,約四根手指寬處。

功效:調節内分泌,通調肝、脾、腎系統功能,改善尿頻。


改善情志

太衝穴

位置:第一二腳趾骨交接的凹陷處。

功效:安定情緒,疏肝理氣,清肝火。


改善脫髮及白髮

百會穴

位置: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交叉點處。

功效:防掉髮、白髮,亦可醒腦開竅、安神定志。

 

筆者以下將再以頸椎病和冠心病為例,具體說明中醫針灸如何為患者進行治療。


中醫針灸治療頸椎病

中醫透過針灸治療頸椎病的原理是通過刺激特定的穴位,調節頸椎周圍的肌肉和神經,從而減輕頸椎病的症狀。中醫師會根據患者的病情,選擇如風池穴、天柱穴等進行針灸治療。這些針灸穴位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能夠舒緩痠痛和肌肉緊張,緩解頸椎病的症狀,故此通過刺激這些穴位,可以促進頸椎周圍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和炎症,從而達到治療頸椎病的效果。


中醫針灸治療冠心病

中醫以針灸治療冠心病的原理是通過刺激特定的穴位,調節心臟功能,促進血液循環,從而改善心臟供血不足的症狀。中醫師會根據患者的病情,選擇如心包經(內關穴)、手太陰肺經(雲門穴)等進行針灸治療。通過刺激這些穴位,可以促進心臟的氣血循環,增加心臟的供血和供氧能力,從而達到治療冠心病的效果。


現代醫學對中醫針灸的認可

隨著醫學研究及科技的發展,中醫針灸的療效逐漸獲得認可及證實。多項臨床試驗都顯示,中醫針灸在治療各類疾病方面的有效性,一項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資助、刊登在《內科學文獻(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跨國研究發現,中醫的針灸理療對於骨關節炎、偏頭痛,以及慢性背、肩、頸疼痛患者,效果優於安慰劑治療及一般標準處置;德國柏林大學發表在《刺胳針(Lancet)》的研究也發現,骨關節炎患者在針灸治療8週後,疼痛及關節功能顯著改善;荷蘭的學術期刊《睡眠醫學評論》中也有研究文獻提到,中醫針灸被證實能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質量,並減少入睡所需的時間。


另外,早在1997年,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便已指出,中醫的針灸療法可以緩解噁心、嘔吐、疼痛等癌症放、化療副作用,且相當安全,應被納入正規醫療項目。根據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的統計,發現當地每3個癌症病人就有一位使用輔助療法,包含針灸、草藥及營養補充品;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癌症學者赫敘曼(Dawn Hershman)更曾招募全美國11家癌症中心罹患癌症的200多名婦女,結果發現,中醫的針灸治療能大幅降低接受荷爾蒙治療的乳癌婦女疼痛狀況,進而幫助患者維持治療,提高存活率。


現代醫學中醫針灸理療的融合

在現代物理治療設備中,一系列先進的儀器和設備,如電療、超聲波治療、磁力治療,能夠更精準地定位病灶,精確控制治療劑量,提高治療效率;另一方面,傳統中醫療法則注重整體觀念和中醫辨證論治的治療方式,強調人體內外平衡、氣血調和及臟腑功能協調。在臨床試驗中,科學家們發現將這兩種治療方法結合應用能更有效地治療不同的疾病。


以關節疼痛為例,超聲波治療和磁力治療可以舒緩患者疼痛感,促進關節的復原。而中醫除了會處方內服中藥外,也會透過傳統中醫針灸療法來調節病人的脊髓神經系統、氣血循環系統,以及臟腑功能,有效增強自身體質,加速康復進度。


在現代臨床試驗中,這種中西結合的治療方式也得到了科學驗證。目前已經有許多研究表明,結合傳統中醫療法和現代物理治療設備可以提高治療效果之餘,更可減輕患者的痛楚。一項針對慢性腰痛的臨床試驗更發現,結合中醫針灸和干擾波電療的療法比單獨應用中醫針灸或者干擾波電療更有效果,令患者大大減低疼痛程度,並減少對止痛藥的依賴。


中醫針灸例分享

患者A:治療腰椎間盤突出

年約40歲的女患者,因反覆腰痛伴左腳麻木10餘年,患者因長期照顧患有腦癱女兒,需長期抱患兒,導致腰肌勞損,進而導致腰椎間盤突出。雖然患者曾接受手術治療及休養,疼痛也曾有緩解,但最近一個月在照顧女兒期間,腰部再次受傷出現腰痛,並伴隨左腳麻痹,又自覺腰底部寒冷,像被冰塊壓迫,故前來求診。


經過筆者的辨證論治後,擬定了為期3個月、每週兩次的手法治療和中醫針灸治療方案。經過這3個月的治療後,患者腰部疼痛和麻木感持續減輕,兩個月後她感覺腰底部的「冰塊融化」,左腳麻木也消失了。


患者B:治療失眠

年約32歲的患者反覆失眠10餘年,患者10年前因家庭、工作壓力患上焦慮症,經常感到緊張焦慮不安,寐前思緒不斷,導致失眠,入睡難及睡後易醒,每晚至少醒4次以上,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故前來求診。


經過筆者的辨證論治後,發現患者屬於較典型的肝氣郁滯型失眠,故馬上施針為患者治療,所幸經過針刺後當晚已無入睡困難,並能「一覺到天光」,但仍多夢。隨後每週針灸一次,睡眠質素持續改善,夢亦相對減少。


針灸的療效固然不用多言,但治療疾病並非單一依靠中醫針灸便能「針到病除」,而是需要在多方面的治療下,方能成事。筆者與德善堂各醫師皆注重患者的個性化治療需求,除了基本詳細詢問患者的病史、生活習慣和身體狀況,以了解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在治療過程中,中醫師會密切關注患者的反饋和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確保患者能夠得到最佳的治療效果。故除了針灸治療外,中醫藥處方,也會配合其他理療方法,讓患者的病情能得以盡快改善。


立即預約


關注我們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