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善堂中醫 德善堂中醫

中醫淺談肉芽腫性乳腺炎的發病機理及治療效果

由 郭歌註冊中醫師 撰寫

德善堂中醫
德善堂中醫

郭歌
註冊中醫師

註冊編號︰008664


德善堂中醫

摸到乳房出現腫塊,是否等同罹患乳癌?其實並不一定!乳房的腫塊,除了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也有可能是「肉芽腫性乳腺炎」。此症過往在臨床並不多見,但近年來發病率有所上升,患者多為年輕女性。其特點是腫而難腐,腐而難潰,潰而難斂,因此容易誤診或者失治誤治,導致皮下脂肪和皮膚壞死,破壞乳房外形外觀,病程平均約半年至一年,且易反復,遷延不癒,部分患者的病程甚至可達兩年以上,對患者的身心造成極大傷害。


筆者曾有一名患者,年約30歲出頭,育有一兒一女。兩年前突然發現左側乳房外側無任何原因地出現了兩個約鵪鶉蛋大小的腫塊,按壓時有輕微的痛感,於是馬上去做了超聲波檢查,結果發現並非腫瘤,患者以為可以鬆一口氣,便沒有再求醫。豈料不出一個月,來月經時乳房腫塊處開始紅腫脹痛,但醫院未有排期為她檢查、治療,於是只好自行服用抗生素,兩週後一腫塊略有縮小,另一腫塊沒有變化。一個月後,患者成功到醫院求診,病理報告判斷為肉芽腫性乳腺炎,於是便安排了手術將腫塊切除,但手術後其病情卻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乳房仍不時腫痛並流膿。即便患者曾多次前往醫院抽膿,之後也會有膿液從針孔處流出,嚴重影響了她的工作和生活。無計可施之下,經朋友介紹尋求中醫協助,以中藥、理療等方式進行治療。


說到這裏,大家或者與患者一樣,甚為不解,肉芽腫性乳腺炎到底是何方神聖?為什麼已經做了手術切除腫塊卻還是會腫痛流膿?服用抗生素又是否有效?透過中醫治療,又要多久才能根治?


其實肉芽腫性乳腺炎是慢性乳腺炎的其中一個類型,是一種通常發生在非哺乳期的非感染性乳腺炎,以乳腺組織肉芽腫形成為主要病理表現,主要症狀為乳房出現結節性硬塊,持續數週至數月,硬塊大小不等,從直徑1公分到10公分,疼痛型態從不痛到輕中度壓痛、觸痛,病灶由外觀不明顯發展為肉眼可見的乳房腫脹變形、表皮發熱、紅暈、脫皮,硬塊軟化後自行潰破流膿。根據臨床研究所見,患者多數為產後有哺乳史的育齡女士,但亦有不少患者處於孕期、哺乳期,此病可發生在各年齡階段,而平均發病年齡為34-38歲。西醫大多認為成因可能和自體免疫力有關,採用的治療方法通常為抗生素、類固醇或手術切除。因為肉芽腫性乳腺炎並非由於細菌感染引起,因此抗生素療效不佳。類固醇治療在一定程度上可緩解症狀,可惜此症發病情況複雜,遷延難癒,停用類固醇藥物後易復發甚至加重病情;至於手術治療則創傷大,易破壞乳房外形,如處理不當易引起病灶殘留、傷口不癒合或假性癒合,故西醫治療本病相對手段匱乏。在西醫治療效果不佳的情況下採用中醫治療則可取得較好的療效。


在中醫角度,肉芽腫性乳腺炎可歸類為粉刺型乳癰範疇(或是乳疽、乳漏範疇)。清代醫家鄒嶽所著的《外科真詮》記載:「乳漏,乳房爛孔,時流清水,久而不愈,甚則乳汁從孔流出,因先患乳癰,耽延失治所致,亦有乳癰膿未透時,醫者針傷囊膈所致者。」所描述症狀類同。中醫認為「女子乳頭屬肝,乳房屬胃。」乳房是胃經所主,乳頭是肝經所屬。由於肝主疏泄,調暢氣機,喜條達而惡抑鬱。現代女性生活及工作壓力大,易導致情志不暢、作息紊亂,或因外傷擠壓損傷乳絡,使肝鬱氣滯,氣機失調,鬱久化火。一旦肝氣不疏,則易乘脾土,導致「脾失健運、運化失司、水津失布、脾虛生濕、痰瘀化濁」,後天長期處於過大壓力、睡眠不足、情緒時常波動,怒鬱多則傷肝,思慮多則傷脾,肝鬱則氣滯,就會出現「阻於乳絡,聚結成塊」的腫塊。加上若有飲食失調,煎炸濃味,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使痰飲與濁毒內生,痰瘀互結,鬱熱成膿,循經上犯於乳房而增加罹患肉芽腫性乳腺炎的機會。


治療「肉芽腫性乳腺炎」時,離不開中醫外科的「消、托、補」三大方向,「消」體現為以清肝疏肝之法泄肝氣清肝火;「托」則為托毒排膿;「補」即為應用益氣健脾化濕的方法顧護後天之本,驅除未祛之邪。大多同時以「藥物」、「針灸」雙管齊下,將治療效率最大化。透過中藥助患者疏理肝氣,再配合針灸釋放卡在身上的鬱結。能避免硬塊持續增加,加速身體的恢復速度。


以上方案也正與筆者先前提及的患者病症之治療方法相符。筆者於初診時詳細檢查了患者乳房,可見左側乳房3點鐘方向有一手術切口尚未完全癒合,觸感韌硬、皮色深紅;乳暈外側有一約3cm x 4cm大小腫塊,質感韌硬,皮色不變,無紅腫,壓痛輕度;內上象限有一潰口,流出紅黃色稀膿液;乳頭無凹陷無溢液;無腋窩及頸部淋巴結腫大。經過望診、觸診後,筆者於問診得知患者發病以來無發熱、無身痛關節痛、無小腿結節性紅斑,經期除乳房刺痛外其餘無不適;但淺眠易醒,小便正常、大便稍溏、脈細稍弱,舌紅苔薄黃。故根據患者的體質及病情提出了治療方案。


由於患者病情反復不癒已有四個幾月,按照本病的疾病分期已進入「遷延期」,即中醫證型的「正虛毒戀證」,因此便採用扶正托毒的治法以托裏消毒散加減,並配合隔薑灸溫通氣血、祛瘀行滯。治療一周後患者自覺患處疼痛減輕。繼續治療兩週後覆診,腫塊已有明顯縮小,約為1.5cm x 2cm,原手術切口處癒合良好,故囑其繼續堅持治療。可惜後來因患者感染新冠肺炎而停藥,加上服用大量寒涼藥而導致寒凝瘀結,左乳腫塊再度增大,因此將處方調整為陽和湯加減,以達致溫陽散結、活血消癰的效果,再配合火針以促進腫塊軟化,約三數日後,即有少量膿液自火針治療後的針孔處排出,此為正常現象,只需保持傷口清潔不要沾水即可。兩週後再次覆診,腫塊明顯縮小軟化,火針針孔已幾不可見,隨後繼續服用湯藥加艾灸治療,整個療程前後約四個月,近日再進行超聲波檢查時發現腫塊終消失,基本可以判斷為痊癒。


根據筆者多年的臨床治療經驗,肉芽腫性乳腺炎雖非乳癌般難以治癒,但也是一種「手尾長」的病症,曾有哺乳史的女士,即使已處於非哺乳期,也應小心對待及預防。哺乳期間要避免乳汁淤積,有助減少發病誘因;治療期間也應忌吃有催乳作用的食物,如雞湯、魚湯、章魚豬腳湯,飲食要保持清淡,避免進食肥膩煎炸、酸辣濃味、容易上火的食物;濕熱水果,如芒果、榴蓮、菠蘿;貝殼類海產,如蝦、蟹、蜆;以及花生、筍、鵝、牛、羊肉等,也要戒煙戒酒;整體也應時常保持情志舒暢,睡眠充足,勞逸適度,調節波動情緒,尤其經期前後。


概括而言,有不少患者一開始發現患有此症時,一是服用抗生素,惟其療效有限,或是採用西醫手術治療,將腫塊切除或乳腺區段切除,亦有復發的可能;若切除全部乳房則創傷過大。因此,採用中醫藥及中醫外科療法,創傷小、痛苦輕,可最大程度保持乳房外形,而且療效較好,實為理想之選。


立即預約

關注我們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