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炎和陰道炎是近年常見的婦科病,一旦感染後容易反覆發作,對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尿道炎和陰道炎是兩種不同的疾病,但由於女性的尿道開口和陰道位置接近,所以這兩個部位往往容易出現同時感染。根據中醫理論,尿道炎屬於淋病的範疇,而陰道炎則屬於帶下病的範疇,兩者同屬由濕邪引發的疾病。當濕熱毒邪侵犯下焦,容易傷及泌尿生殖系統,病久更會出現氣血瘀阻、脾腎虧損等虛實錯雜或虛者更虛的證候。因此,治療這兩種疾病可採取「異病同治」的方法,用藥方面應著重健脾益氣、清熱利濕、溫腎培元、滋腎益陰為主。若患者因濕熱毒邪熱傷血絡,更會出現血尿症狀,此時還要採取涼血止血之法。
筆者有位患者文小姐,求診時約三十多歲,雖然還很年輕,但已深受病痛折磨多年。她五年前患上尿道炎後,病情反覆,經多方求醫均未能治癒。半年前檢查時,更發現合併患上了陰道炎,經細菌培養結果發現,原來是由大腸桿菌及鏈球菌引起。後來文小姐嘗試過西醫處方的抗生素,又尋求其他中醫治療,但病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嚴重影響了她的工作和生活。
筆者認為,文小姐的情況正正是虛實夾雜證,白帶量多濃稠如涕,又有尿頻尿急、小便短赤,小腹刺痛、脹痛的情況。雖然月經週期正常,約34天,行經5天,行經期間無不適,但每逢經期後,症狀會更嚴重,還出現神疲乏力、入睡困難、面色萎黃、口苦微乾等症狀。綜合文小姐的情況,加上其舌質略紅、苔薄白而乾,脈沉細,是明顯的濕熱下注、氣陰兩虛的虛實夾雜證。治療重點在於清熱利濕、益氣養陰、解毒殺蟲,以完帶湯為主方再作加減。除了內服湯藥之外,外治方法對處理尿道炎及陰道炎同樣重要,因此處方祛濕解毒散以作局部灌洗,同時配合每週兩次的隔薑灸療效更佳,有活血止痛、固本培元,提升自身免疫力的功效,並有效減低再度感染的機會。
治療一週後,文小姐的症狀已有改善,白帶轉清、量亦減少,沒有再出現尿頻尿急的症狀,其後連續治療一個月後,症狀得到進一步緩解,只有小腹出現偶發疼痛。另外,為避免影響女性外生殖器的正常菌群環境及酸鹼度,此時已可以暫停灌洗,但要保留隔薑灸治療,並對內服湯藥進行調整,鞏固並加強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以解決小腹疼痛的症狀。
繼續治療三週後,文小姐基本上已未見不適,只在經期後仍會有急性發作。她曾表示祛濕解毒散的效果顯著,希望可以繼續使用,但筆者考慮到此藥不宜長期使用,故建議患者只在經期後使用3至5天,以預防急性發作。其後文小姐繼續內服湯藥及接受隔薑灸治療一個月後,病情已大致緩解。
在治療尿道炎、陰道炎的過程中,因兩者均為濕邪所致的疾病,濕邪疾病具有粘滯、纏綿的特性,這類疾病通常起病緩、傳變慢,治療時間往往較長,容易反覆發作,又難以快速治癒,但這並不代表著濕邪所致的疾病就無法治癒,只要採用正確的方法堅持治療,則痊癒之期指日可待!
此外,在治療尿道炎與陰道炎的同時,預防重複感染和日常護理也非常重要,對此,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 保持外陰清潔乾燥,勤換內褲,盡量選用透氣的棉質內褲,清洗時也要注意殺菌消毒,在通風處曬乾。
- 經期及產後注意衛生,勤換衛生巾,減少細菌滋生,盡量不要盆浴。
- 避免冒雨涉水和久居陰濕之地,以免受濕邪侵襲。
- 飲食宜清淡,不宜過量攝取肥甘或辛辣之品,以免滋生濕熱。
- 在治療尿道炎、陰道炎期間禁止性生活,伴侶應同時接受治療。
- 避免使用公共衛生用品。
- 定期進行婦科檢查,以及時發現和治療病變。
- 進行婦科檢查或手術時,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