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善堂中醫 德善堂中醫

中醫辨證施治抑鬱症的全方位調理

由 楊瀚楠註冊中醫師 撰寫

德善堂中醫
德善堂中醫

楊瀚楠
註冊中醫師

註冊編號︰009827


德善堂中醫

在現代快節奏與高壓的生活環境下,抑鬱症已成為一種常見的情緒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心理與生理健康。香港心理衛生會於2024年的報告顯示,高達52%的香港人曾出現不同程度的抑鬱症狀,凸顯抑鬱症與我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不容忽視。


人體控制情緒、思維及日常行為,仰賴腦內化學傳遞物質在神經細胞間傳送訊息,主要包括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及多巴胺。當這些物質失衡時,腦部調節功能受損,情緒問題便隨之產生,長期下來可能形成抑鬱症。


抑鬱症成因分析:生理、心理與環境因素

導致神經傳遞物質失衡的因素主要包括:

  • 生理方面:如疾病、感染、酗酒、藥物影響、內分泌失調等,皆可能干擾腦部運作,增加患病風險。
  • 心理方面:性格過於執着、緊張,易焦慮、負面思維揮之不去者,較易罹患抑鬱症。
  • 環境方面:經歷感情創傷、生活或工作壓力、家庭婚姻問題、失去摯親等重大打擊,皆可能導致情緒低落,誘發抑鬱。


抑鬱症的身心表現:不只是「心情不好」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的診斷標準,若患者持續出現五項或以上心理與生理症狀,且時間不少於兩週,即可判定為抑鬱症。常見症狀包括:

  • 身體方面:疲勞、體力下降、晚間失眠、反應遲緩、專注力減弱、食慾不振、心慌等。
  • 心理方面:情緒低落、對外界失去興趣、煩躁、自信心不足、焦慮、自責,嚴重者甚至出現自殘行或死亡念頭。


中醫古籍中的情志病:辨證論治的智慧

中醫自古重視情志病的研究和治療,古代典籍如《鬱證》、《臟躁》、《百合病》、《不寐》、《心悸》等篇章中,均記載大量相關病案。中醫強調辨證論治,《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指出:「人有五藏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即情緒與臟腑功能密切相關。


根據患者體質與臨床表現,可將抑鬱症分為以下證型:





日常調養:提升抗壓力與療效

除了中藥治療,日常生活的調養亦不可忽視,有助增強體質與心理韌性:

  •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規律作息,均衡飲食,避免抽煙、酗酒及濫用藥物。
  • 培養戶外運動習慣,如散步、太極等,確保每日吸收足夠陽光。
  • 家人與朋友應給予理解與支持,耐心傾聽,陪伴患者他走過治療歷程。


《素問·生氣通天論》曰:「陽氣者,若天與日,失期所,則折壽而不彰」。若人體失去陽氣溫煦,猶如大地失去陽光,萬物凋零,陰霾密布。透過中醫治療,可從根本振奮體內陽氣,助患者走出黑暗,迎向屬於自己的光明人生。


關注我們
關注我們